韩先楚以副兵团级干部的身份,55年9月获得了上将军衔,许多读者认为他在海南战役时的表现,对于评衔有重大加分。并且不久后,韩先楚还成为了志愿军首批副司令之一,参与指挥抗美援朝战争,55年评为上将实至名归。
关于韩先楚建国后的军衔,笔者也认为毫无争议;但即便没在解放海南时发挥关键作用,韩先楚大概率也会是上将。他有一项非常重大的贡献,影响到解放战争整体局势和进程,现在很少被人提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1946年2月,韩先楚出任东北民主联军四纵副司令,一年半后,因为战术和指挥战绩出色,被擢升为三纵司令员,接替了曾克林的位置。48年辽沈战役前,韩先楚直接领导或参与指挥的重要战役,包括鞍海战役、新开岭战役、四保临江、梅河口战役和奇袭威远堡,这么多战功都与一位将领有关,放在哪个战区都很罕见,也令“101”等大首长刮目相看。
三纵是东北民主联军首批建立的五个主力纵队之一,上级把纵队司令职务,交给并不熟悉的老红25军出来的将领,欣赏之意不言自明。而且不光自己人赞赏韩先楚,敌人也怕他:韩先楚的三纵,被东北国民党军惊呼为“旋风纵队”,形容其神出鬼没、兵贵神速的特点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关键点来了:前面提到的这些战役都是在哪里打的呢?全部在南满战场。而韩先楚先后任职的四纵和三纵,又是南满解放军的主要作战力量。解放战争初期东北民主联军十分被动,有巨大的生存风险,留守的南满部队若牵制不住敌人,东北局面就会异常凶险。换言之,韩先楚这两年的作战表现,有力帮助我军巩固了南满根据地,更重要的是极大缓解北满主力的生存压力,国民党军无法放手北进,从而使东北局面转危为安。主力获得了“回血”和壮大的时间、空间,逐步发展成后来名震天下的四野大军。
在战略层面上,这并非韩先楚直接决定的,他只是纵队级别干部,没有那么大决策权和影响力。确定整体战略的,是军委及陈、萧等南满领导人;但再正确的战略,还是需要得力战将在战术层面进行推动,也就是把仗打好,完成最终落子。韩先楚如果打得不好,东北战区由守转攻的时间就要延后,自然会影响到全国战局。所以“南拉北打”,少了韩先楚,恐怕是“拉不好”的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而东北我军强大了,由北向南推进全国解放,这是整体战略的成功。韩先楚在过程中的功劳太显著,帮助到组织的同时,也把自己打成了“南满第一战将”。1947年之前,他在东北我军的地位,可赶不上同在南满的吴克华、胡奇才,韩先楚硬生生打出来了,这就是将军的真本事。凭这一项,他虽盖不住运筹帷幄、知人善任的上司萧劲光,但作为南满军事将领的代表,55年评一个上将军衔,完全没有问题。
1950年海南战役时的果断进谏、提前登岛,是韩先楚军事生涯的神来之笔,也是后人提及最多的战例。但其实海南战役并未真正决定韩先楚的军衔,而是影响了他日后的声望及军内职务。没打海南战役,他很可能也会是开国上将,但不一定得到军委如此信任,连续执掌关键大军区二十余年,成为公认的全军顶级战将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